目前全球各類膜組件產品中,反滲透膜占膜市場的比重約為45%,主要用于海水脫鹽及超純水的制造,而超濾與納濾合占20%左右,主要用于污水、廢水處理及回用、給水凈化以及海水淡化預處理等領域。
隨著超濾、微濾、反滲透等膜技術在中國電力、有色金屬冶煉、海水淡化、污水回用等應用范圍迅速擴大,以陶氏化學為代表的跨國企業正在將膜生產基地和研發力量大規模地向中國轉移,國內外膜組件設備生產商正迎來一輪激烈的行業競爭。
環保產業“十二五”規劃給飲用水源安全保障、水環境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等13個領域的裝備研發和產業化發展指明了方向。隨著工業節能減排要求和居民對飲用水質量要求的提高,作為水處理設備的核心部件,膜組件市場總量正在迎來快速擴張。據相關數據統計,中國膜產業總產值已經從1994年2億元上升到2011年的近400億元。
由于中國水處理市場遠未達到飽和,因此吸引了陶氏、通用電氣、法國得利滿、德國西門子、新加坡凱發、美能等眾多國外膜組件及水處理設備生產商搶灘中國。據了解,陶氏化學計劃其在新興市場水處理業務占全球銷售額的比重,從2008年的28%提升至2012年的35%,2015年公司水處理業務的銷售額將達到70億~80億美元,在2010年基礎上實現翻番。
目前中國大型市政污水處理工程、污泥處理及工業污水處理項目,大多由外資企業主理,中國膜生產企業則把更多力量放在民用凈水領域。
在污泥脫水及干化產品領域占據優勢的西門子,近兩年通過收購膜組件生產企業向水處理產業擴張。污泥解決方案多以市政項目為主,建設周期在2~3年,具有政策導向性,而工業、民用水處理市場項目較為分散,市場容量也更大。
盡管國內水處理市場在快速擴張,但膜組件設備生產領域競爭很激烈,一部分中國企業已經由單純提供產品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轉變,競爭力越來越強。
在市場需求及產業政策的雙重推動下,我國膜技術產業將迎來產值可觀的“黃金10年”。預計這10年內我國膜法水處理工程將以40%的年增長率高速發展,膜產品產值年增長率也將達到20%以上,遠遠高于國際平均水平。
反滲透膜與超濾膜材料屬于水處理設備中的高端裝備,同時也是凈水器的核心材料,長期以來國外幾大品牌占據國內膜市場。而近年來,中國生產企業在充分競爭的市場中,通過自我技術提升,得到快速成長。如時代沃頓反滲透膜和海南立升超濾膜都已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于凈水器行業而言,核心元件長期被跨國公司把控具有原料高成本風險;中國凈水器膜生產企業應該加強研發,以為中國凈水器企業提供更好的核心元件。